400 字
董西廂與南戲,皆為中國戲劇史上不可忽視的兩大中繼點。以下,則以分述它們在中戲劇史上的特點以及其影響地位。
(一)、董解元〈西廂記〉
董解元〈西廂記〉(董西廂) 為現存唯一完整的諸宮調作品,其故事源於唐代作家元稹的《鶯鶯傳》,以及《趙令畤》之商調蝶戀花。且此作下開王實甫的《西廂記》(王西廂),以及等雜劇作品。由此看出《鶯鶯傳》由小說,再演變為講唱文學之董解元〈西廂記〉,再變為戲曲之王實甫《西廂記》,董解元〈西廂記〉扮演著戲劇史上重要的中繼角色。
(二)、南戲
南戲,是以南方民間音樂與傳統詞樂融合的音樂系統,有別於宋詞的詞調與元代北曲。而南戲,隨著元代中後期北方大量戲曲作家南遷,而有所改革。例如著名的元末明初四大傳奇與高明的《琵琶記》,即是產生於此趨勢之下。在中國戲劇史上,南戲較可視為北曲的改善之後繼角色。
(三)、宋代話本的種類
宋代話本保存至今,主要收在《京本通俗小說》、《清平山堂話本》、《雨窗攲枕集》,供收錄四十多篇,可分為短篇與長篇著錄。短篇話本題材多樣,例如婚姻愛情、訴訟案、神仙鬼怪等等的題材。長篇話本,主要為「講史」、「講經」兩大題材。例如講史的有《新編五代史平話》,講經的有《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其中講史的富含故事性,講經的已經出現一些神話色彩
綜上所述,董解元之〈西廂記〉連接著唐代小說,以及元代戲曲。南戲,則為繼元代北曲之後,呈現較多的改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