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集部?集部之學的主要內容為何?
隨著文化的日漸昌盛與印刷術的發展,文學作品也日益增多。於是學者開始為文學作品進行分類與甄別工作,故有集部之發展。「集」字在《說文解字》中為「眾鳥於木上」之意。因此,集部是指文集,特別是散文之集,收錄歷代文學性高的文章,或以歷代文人之家作,亦或零星撰寫之詩、奏疏、書信、序跋、墓誌銘等皆可收錄之。因此,集部內容典雅,性質不一,與現今對於文學(即純文學)的定義上有顯著的差異。
集部之學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五大類,分別是總集、別集、楚辭、詩文評與詞曲。以下將分別將上述體系之五大內容進行詳述:
(一)、總集
總集為收錄多人作品之書籍,以收一代或歷代眾作之英,亦收某種內容之作,顯示其具有特定代表性的書籍。收錄方面會考慮時間斷限、收錄面以及綜合性或專科性的面向作挑選。例如,《文章流別集》為最早之總集,《文苑英華》為其大型詩文選集,《文選》為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作為著名,而後《古文觀止》則為近代流傳最廣之一部。
(二)、別集
別集為示收錄個人作品之選集,以文學作品為骨幹,但也包括奏議、論說、書信、語錄等多種形式,內容相當廣泛。別集有字編亦有他編,但別集自編不多,更多的是他編文書。論及別集命名,原則可謂是數不勝數,有以作者姓名為集名者,如《李商隱詩集》,亦有以「號」命名者,如《歐陽文忠公全集》等等。更有以籍貫、任官地點、寫作年代等命名方式數不勝數,以下暫不列舉其詳盡。
(三)、楚辭
楚辭為中國文學之源頭之一,《詩經》之後隨著屈原的出現興於戰國時期,而於漢成帝時劉向則將其楚風文類之文編成《楚辭》一書。《楚辭》之文詞不僅華麗、構思超絕,更因屈原貫注之個人情感,使其成為後代中國詩歌之典範。後期的文學形式如辭賦、駢文、七言詩等皆受到《楚辭》之影響而出現。
(四)、詩文評
詩文評即為文學批評之一。文學批評於中國則當屬梁鍾嶸的《詩品》、劉勰的《文心雕龍》、曹丕的《典論》為首。
(五)、詞曲
詞曲源流傳於街巷之中,被文人所注入而重新被重視。詞曲之特點在於以聲詩和音樂相和。然而,詞曲在中國古人的文學觀中較不受重視,地位在詩、文與詞賦之下。因此,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有「然其得其失,不足重輕。姑附存以備一格而已」之說。詞,也被視作「詩之餘」。
綜上所述,集部之要旨在於匯集歷代斷代之文章、散文、詩歌、奏書、書信等等的文學家作。因此,其內容博雅多元,對於現今之純文學定義上有所差異。其次,集部之學當分成五大部分,總集、別集、楚辭、詩文評、詞曲。總集為匯整多人之作品之選集,別集為匯整個人文學作品之選集,楚辭因其文字瑰麗、內容深發具有屈原之情懷,富有楚地之特色,詩文評則是以文學批評為要,最後詞曲為詩和音樂相和之文學作品,最初流傳於街壇巷陌、歌坊之中,但其不被中國文學所重視,其地位低於詩、文、辭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