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何謂文學批評?其語言形式及表現的重點與文學作品有何差異?
文學批評在張雙英的《文學概論》中被定義為「以專業知識理論為基礎,評論該作品之優劣與影響。」文學批評的最大特色即在於其依靠文學理論和專業知識來評析一部作品,而非僅憑讀者的主觀感受進行評價。而相比之下,文學作品又所迴異。以下分別說明文學批評與文學作品在語言形式和表現重點上的差異:
(一)、語言形式之差異
文學批評的語言形式通常以散文的方式呈現,因為散文可以自由配置文段結構與作者的思考,易於發揮其批評力量。例如,曹丕的《典論》與劉勰的《文心雕龍》皆以散文形式表達其批評觀點。相比之下,文學作品的語言形式多樣,需根據作者的意圖和目的選擇不同的表達形式。比如,若要透過刻畫故事人物和敘述背景來表達主題,則適合用小說文體書寫;而若是表達作者內心的思緒或情感變化,則以散文形式較為適宜。
(二)、表現之重點
文學批評旨在闡發對文學作品的評論,基於理論基礎,指明作品的優劣、缺陷與亮點,進而促進文學活動的發展。相比之下,文學作品的重點在於透過一連串的敘述過程、筆法技巧和故事情節,來表達作者的宗旨和思想,以觸動讀者的內心。
綜上所述,文學批評與文學作品本質上因不同的目的而產生,因此存在顯著的差異。文學批評旨在評論作品的優劣,文學作品則旨在表達作者的思想與情感。文學作品具有更自由的表現特性,能夠觸動人心,並蘊含作品中的美學價值,而文學批評則缺乏這些特徵。 文學批評的主要目的是評論作品的表現、優劣及其影響,故在內容和文字上與文學作品有顯著差異。語言形式上,文學批評多以散文為主,而文學作品的表達形式則更加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