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字
(一)、前期
前期以自然平實、俚俗、清新活潑的文風進行創作。代表作家有關漢卿、馬致遠、白樸,他們也都是著名的雜劇作家。以下列點分述他們的作品風格。
關漢卿:關漢卿散曲代表作〈南呂一枝花 • 不伏老〉 描寫了他生活的自白,曲辭活潑生動、富有趣味。除此之外,關漢卿散曲作品也有很大一部分描寫男女之情和離愁別恨,心理刻劃深刻、委婉。
馬致遠:所作多懷才不遇之感,辭氣豪放,將一些散曲作品用於暴露社會的醜惡現實,在擴展戲曲題材內容上有一定貢獻。代表作品有〈北雙調夜行船 • 秋思〉。
白樸:白樸為金代遺民,因此在金滅後,其散曲多為遺民悲慨。且因自小受元好問薰陶,因而古典文學枝根基深。造就了他的文字寫景細緻,抒情坦率自然。其散曲代表作品,近人輯為一卷,名《天籟集摭遺》 多為遺民悲慨。
(二)、後期
後期風格因散曲大量文人的加入,加上社會安定、散曲作嘉南遷。風格轉為典雅、注重格律與典故,和雕琢字句,但也因此失去了如前期散曲的生命力。代表作家有張可久,以及喬吉,分述如下。
張可久:張可久仕途不志,專工小令。散曲題材多樣,以寫景為最多,風格婉麗,他也是婉麗派領袖。其傳世作品《散曲叢刊輯》,可見其小令最多。
喬吉:喬吉之人生坎坷。散曲不少作品流露窮愁潦倒和人生如夢的感嘆,如〈折桂令 • 自敘〉,且形式上追求音律和諧和典雅的字句。
綜上所述,元散曲在前期發揮了豐富的生命力,語言平實、有趣。而在後期多注重文辭音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