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名義:
周易,其中「周」有周而復始之意,代表天道自強不息;「易」主要解釋為變化、變易,但也有簡易和不易的意思,合起來代表一部講述事物變易規律的書籍。
作者:
傳統說法認為,伏羲畫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爻辭由周文王作,孔子作十翼對《周易》進行闡釋;新考認為八卦之筮法起源於商朝,六十四卦成於商朝晚期或周朝初期。
內容與體例:
《周易》經傳合一,經部分由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組成,傳部分為十翼,包括彖傳、象傳、繫辭傳等,上經有三十卦,下經有三十四卦。
學術發展:
易學分為術數和義理兩派,術數派與災異、卦變等相關,義理派強調哲理解釋,宋代義理派代表作有程頤《易程傳》、朱熹《周易本義》。
價值與影響:
《周易》列經書之首,展現中華文化根本哲學思想,強調事物的矛盾性和運動性,且學術由數術之學,至影響魏晉玄學和宋明義理之學,對古代音韻與詩歌研究也具重大意義。
書名名義:
周為周而復始之意,表天道之自強不息之理。易,主流說法為變化、變易,但還有兩種說法為「簡易」與「不易」。簡易,是指可以用卦來解釋天地萬物,從繁就簡之意。不易,取天地陰陽,究天人之際,此舉,萬世之所不易。因此,以主流說法,周易是一部講述事物變易規律的書籍。
作者:
舊考:起初伏羲氏畫八掛,後周文王新增至六十四卦,根據傳統說法,周易的爻辭是周文王所作。之後孔子作十翼對《周易》進行闡釋和闡發。
新考:八卦之筮法,起源於商朝,因此伏羲八卦之畫,不應早於商、周之際。因要發揮占卜功能,卦辭與爻辭應為同一時代產物,所以六十四卦應成於商朝晚期或周朝初期。
內容與體例:
周易經傳合一,經在前,傳在後。經的部分,由六十四卦與三百八十四爻所組成,每卦有六爻,每爻有陰陽及其爻辭,爻辭解釋爻的意思。傳的部分,為解釋經的部分,由「十翼」組成,包括彖傳、象傳、繫辭傳、文言傳、序卦傳、雜卦傳、虞卦傳、賁卦傳、離卦傳和坤卦傳。
上經與下經
上經有三十卦,從乾卦至離卦。表天道之理。
下經有三十四卦,咸卦至未濟卦。表人倫之道。
上下經合起來為全部的六十四卦。
各傳解釋(十翼)
彖傳:講解卦詞。例如乾卦:䷀乾:元亨,利貞。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象傳:講解爻辭,且具有儒家之思想,有五十三卦講到君子。若再細分,可以分為大象傳、小象傳。大象傳,講解正個卦的意思,例如乾卦之象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小象傳,講解每卦的爻辭,例如乾卦最底下的爻辭,初九:潛龍,勿用。象傳: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文言傳:文代表文字,言代表解釋。只有專門講解乾卦和坤卦,因為其餘的卦都是沿著乾卦和坤卦做展開,之後的卦都可以參考乾卦與坤卦來做參考,並且依據 ⟨彖⟩、⟨象⟩,的解釋來予以輔助說明。
繫辭傳:篇幅較長而分上下,大量引述「子曰」,為《易經》的哲理部分。
序卦傳:詮釋六十卦順序之間的關係,例如卦和卦之間的順序為什麼要這樣子。
雜卦傳:以它自己的規則,為卦象進行重新編序。比如,比樂師憂。比卦為樂,師卦憂愁。
說卦傳:介紹基本八卦的象徵意義,為一小字典。
學術發展
易學
術數
災異:與政治上連結,和讖緯之學有較大關係。屬西漢之易學。
卦變:掛變形式附會術數,屬東漢之易學。
義理
西晉 王弼注《易》,由東漢術數派回歸義理派。
唐代 孔穎達編《五經正義》時,《易》沿用王弼注《易》本。
宋代易學有圖書之學,也有義理派易學。起於胡瑗、倪天隱,歸於性命道德之論。後面有程穎著《易程傳》、朱熹著《周易正義》,為其易學義理派巨著。
圖書之學
北宋易學興「圖書之學」,此以圖表方式解釋易卦,而圖則為黑白點的圖。此圖書之學以劉牧、邵雍為代表,源於漢代術數派。不過此派因漢學派針對圖書的部分抨擊而衰微。
價值與影響:
周易列經書之首,展現了中華文化根本哲學思想。
強調事物的矛盾性和運動性,萬物都是在變化的。程穎《易傳.序》:「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
孔子於易經重言行與德行修養
顧炎武的《日知錄》:「孔子論《易》見于《論語》者二章而已。」「是則聖人之所以學《易》者,不過庸言庸行之間,而不在乎圖書象數也。今之穿鑿圖象以自為能者,畔也。」
孔子學習《易經》是著重於實際的言行和德行,而非專注於《易經》中的圖象和數理分析。顧炎武批評當時一些學者過度解讀《易經》圖象數理的做法,認為這種行為是偏離了《易經》的本義和學習《易經》的正道。
六十四卦的排列具有意義的次序性,古人掌握事物演變的基本原則。
爻辭與卦辭具格言教訓的作用。
爻辭與卦辭具許多押韻文句,對研究古代音韻與詩歌具重大意義。
《十翼》部分的內容為戰國以降儒者的哲學著作,使易經由卜莁之書,具備了有哲學性質的書。
學術演變中,由象數至哲理導向,深深影響魏晉玄學與宋明義理之學。
📁 PDF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