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或稱「爾疋」、「邇疋」,以雅正之言解釋古語詞、方言語詞和難僻語詞,詳列天文地理等名詞,類似今日詞典。
《爾雅》在漢文帝時被列入博士之書,並於唐代開成二年正式列入經書之林,成為十二經之一。
《爾雅》作者及時代說法不一,可能作於戰國時期,由周公、孔子門人或秦漢間經師所作。
《爾雅》現傳十九篇,解釋一般語詞、人倫關係、建築器物、天文地理及植物動物等名詞。
《爾雅》展示古代語詞較完整之面貌,有助於了解古代詞彙發展規律和建立古代傳注訓釋體例。
《爾雅》是一本獨立的詞典,對後代詞書和類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但因其內容矛盾,使用時須慎加別擇。
1.《爾雅》名稱、性質與入經緣由
(1) 《爾雅》的名稱與性質
• 「爾雅」或稱「爾疋」、「邇疋」,最早見於《大戴禮・小辨》。魏張揖〈上廣雅表〉以為即十三經《爾雅》。劉熙《釋名》:「爾,近也;雅,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為主也。」黃侃〈爾雅略說〉「論爾雅名義」。
• 《爾雅》除以雅正之言來解釋古語詞、方言語詞和難僻語詞外,又詳列天文、地理、宮室、器物、鳥獸、草木蟲魚等名詞,類似今日詞典。爾雅所收的文辭,廣及先秦各書,即古代之辭典。可以作為研讀古書的輔助。
(2) 《爾雅》入經的緣由
• 趙岐〈孟子題辭〉指出漢文帝時《論語》、《孝經》、《孟子》、《爾雅》皆置博士。《漢書・藝文志》將之附於「孝經家」。西漢末年,劉歆爭立古文學,曾徵募能為《爾雅》者千餘人,講論庭中。東漢古文學盛行,此書地位亦提升。
• 唐代開成二年(837)刻石經於長安太學,便在十一經中加以《爾雅》成為十二經,《爾雅》列入經書之林。
2.《爾雅》的作者與時代
• 對於《爾雅》的寫作年代及作者,歷來說法不一,或言周公所作;或言出自孔子門人之手;或指秦漢間經師所作。
• 《爾雅》乃慢慢匯集,不成於一時一人之手,約作於戰國時期,又以所採材料觀之,其最後一次整編可能在漢代古文經學傳注發達之西漢末年。
3.《爾雅》的篇卷、編排與內容
(1) 篇卷
• 《漢書・藝文志》:「爾雅三卷二十篇。」但今傳本共十九篇。所缺一篇:或以為《爾雅》本有〈序篇〉;或以為今本亡〈釋禮〉一篇;或以為古本《爾雅・釋詁》分為上下二篇。邵晉涵《爾雅正義》則以為莫可考。
(2) 編排與內容
• 語言文詞類:包括〈釋詁〉、〈釋言〉、〈釋訓〉前3篇,解釋的是一般語詞,類似後世的語文詞典。
• 人倫關係:〈釋親〉。
• 建築器物:〈釋宮〉、〈釋器〉、〈釋樂〉。
• 天文地理:〈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
• 植物動物:〈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
4.《爾雅》的價值
• 漢代《爾雅》就被視為儒家經典,到宋代被列為「三經」之一。事實上,《爾雅》並不是經,也不是某一部經書的附庸,它是一本獨立的詞典。
• 《爾雅》展示古代語詞較完整之面貌,有助了解古代詞彙發展規律,其廣搜故訓,有助於古代傳注訓釋體例之建立。
• 首創的按意義分類編排的體例和多種釋詞方法,對後代詞書、類書的發展。
• 《爾雅》並非一時一人之作,內容自有矛盾之處,運用時須慎加別擇。
5. 《爾雅》相關著作
• 後人模仿《爾雅》,寫作了一系列以「雅」為書名的詞書,而研究雅書又成為一門學問,被稱為「雅學」,如張揖《廣雅》。
• 陸德明《經典釋文》
• 阮元《經籍纂詁》、王引之《經傳釋詞》、王引之《經義述聞》
6.《爾雅》重要參考書目
• 邢昺,《爾雅注疏》(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1978年)
• 郝懿行,《爾雅義疏》(阮刻皇清經解本)
• 邵晉涵,《爾雅正義》(阮刻皇清經解本)
📁 PDF 下載⬇️